我是谁 一-《调教大宋》
            
            
            
                
    第(3/3)页
    然,赵顼体弱,在位十年,崩。
    六子赵煦,亦是短命之君,在位两年即与世长辞。
    因无子嗣,由其弟赵佶继位。
    孰料,赵佶年仅七岁少不主国,太后向氏生性怯懦,亦无主政之能。
    渐渐的,六十年的太平盛世把大宋这头贪狼又变回了雍容老妇。
    渐渐的,大宋虽无外部之忧,却从内部慢慢腐朽。权柄尽落权臣之手,政务再现老迈之态。
    而其奸佞之姣姣者,当以奸相蔡京为最。
    只手遮天,欺主不臣。
    向太后暗结有识之臣,欲罢之,还政赵佶。
    不料谋划不周,遭小人告密。
    蔡相知晓,先发制人,伙禁军内应,策动兵变,囚少帝赵佶、太后于宫闱,斩杀忠臣良将于殿上。
    一时之间,大宋风云骤起,厄运天降。
    蔡相军政独揽,权倾朝野,甚至有佞臣献计,欲行太祖黄袍加身之业,改朝换代。
    危难之际,晋王赵宗麒八十余岁高龄不得不挺身而出,召唤曹家、王家、马家、张家、杨家,以及天下有识之士,齐心合力共佑皇宋。
    然而,蔡相怎会没有防备?早早就包围王府,纵兵攻入,擒拿晋王。
    赵宗麒不敌,黯然受擒。
    就在贼军攻入王府的旦夕之间,老王爷将年仅十七岁的小孙子赵炎庭由密道送出王府。
    离别前,赵宗麒只对他说了一句话:
    “速去涯州,请唐家出世。”
    辗转两月,赵炎庭隐姓埋名历尽千辛,终于来到了大宋最南端的名城涯州。
    看着与中原动荡截然不同的繁荣与安宁,赵炎庭顾不上欣赏,几经打听,终于来到位于涯州山巅的唐府,见到了唐家的主人。
    一个满头白发、手持龙头节杖、形若枯槁的老妇人,安然地坐在唐家正厅之中。
    做为皇室后人,普通百姓不知唐家是何底蕴,可是赵炎庭又怎会不知?
    只不过,让他意外的是:四十年前,御赐唐家节制四海的龙头节杖居然握在一个老妇人的手里。
    这妇人是谁?却是赵炎庭不得而知的了。
    不过,幸好赵炎庭没有忘记他的使命,急忙拜倒。
    “晋王之孙赵炎庭,见过老人家!求老人家救救大宋吧!!!”
    “晋王之孙”老妇喃喃复述。
    “你是宗麒的后人?”
    “正是!”
    “”老妇点了点头,似有追忆,“当年一别,却是已经过了五十年了啊!”
    抬头看着赵炎庭,“京中之事唐家已然知晓。”
    赵炎庭闻罢大喜,不等老妇说完,“老人家既然知晓内情,还望念及旧情,发兵救宋吧!”
    老妇淡笑,“别一口一个老人家了,却是叫的生分了。”
    老妇不提救宋,却是提醒起赵炎庭。
    “老身姓唐,名雨。论辈分,你就叫老身一叫姨母吧!”
    “是。”赵炎庭恭敬应下,“遵姨母之命。”
    “嗯。”唐雨点了点头。
    “你先住下,京师之乱,老身还要细细思量。”
    “可是!”赵炎庭一听,立时大急,细细思量就是不想出手相救?
    “可是大宋危在旦夕啊!!”
    “唉!”唐雨长叹一声,“这又怪得了谁呢?英宗在位尚知居安思危,慎重用人,可他这两个儿子”
    唐雨摇了摇头,“想是把坐天下看得是理所当然了。”
    抬头看向赵炎庭,“老身与你实话实说,唐家守护仁宗遗愿,世代保大宋安宁乃先父遗命,出兵平乱亦实属当然。”
    “可是,家父还有一道遗命传下。”
    “什么?”
    只闻唐雨一字一顿,“涯州军不得入中原半步。”
    “啊?”
    赵炎庭大惊,难怪唐家姨母犹豫不决了。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