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郑厉公终于搞清楚了,他非常气愤,立即部署清除祭足行动。 但是,行动失败了,祭足强势反扑。郑厉公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无奈只好仓皇出逃蔡国。 就这样,郑国又变了天。公元前697年5月,已经流亡了三年的郑昭公终于被祭足迎回郑国,重新担任郑国国君。 鲁桓公郁闷了,这三年来,自己辛辛苦苦与郑国结成盟友,这个盟友的基础是郑厉公,而不是郑昭公。 新的郑国国君,意味着新的外交政策,难道,鲁国就这样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而且,鲁国已与齐国、宋国、卫国等诸侯彻底交恶,现在连郑国也要脱离同盟了,那鲁国将面临何等的危机? 鲁桓公汗都来了! 但郑国的形势变得很快,郑厉公虽然是仓皇逃到了蔡国,但他没闲着。仅仅过了四个月,即公元前697年9月,郑厉公突然出现在郑国重镇栎城,另立郑国政权! 郑国出现了两位国君,即郑昭公和郑厉公,这两位郑庄公最欣赏的儿子,难道就可以这样一直存在? 显然不是的,一国怎么可能有二君? 郑国人民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列国诸侯也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 列国诸侯,当然重点是指宋国、齐国、鲁国、卫国等传统中原大国。那他们到底是如何选择的呢? 首先是宋国。 宋国与郑国整整打了三年,或者说我们再具体一点,是宋庄公与郑厉公打了三年。现在郑国二君并立,那宋庄公应该支持郑昭公了吧?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宋庄公在郑厉公身上有着重大投资,需要回收五座城邑的利润。 郑昭公那里呢?屁也没有。 如果宋国支持了郑昭公,那宋庄公将血本无归。 宋庄公当然不干,所以别看刚刚宋庄公狠命地教训着郑厉公,但在涉及到宋国国家利益上,宋庄公果断选择了支持郑厉公。 齐国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