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八国联军伐楚国(3)-《鲁国春秋》


    第(2/3)页

    既然要打消耗战,致胜的关键在于国家实力,要耗得起,而现实问题就是后勤补给线必须安全无恙。

    但是,从齐国到楚国,这千里之遥的补给线,时间一长,各种麻烦都会出现。

    如果拿下蔡国,把蔡国建设成为伐楚前沿堡垒,那胜算就多了。

    齐国相国管仲和当时春秋第一名将王子成父的结合,在战争谋略上当时确实无人可出其右。

    公孙敖能够想到这一点已经很厉害了,但他还有一点没有想到,那就是联军伐蔡还有一个迷惑楚军的战术意图。

    八国联军声势浩大,楚军肯定严阵以待。如果直接进攻楚国,楚军各种防守和反攻都会来。

    但如果联军进攻蔡国,楚国说不定以为联军只是讨伐叛盟的蔡国,防备当然会比直接讨伐楚国要松懈。

    不管如何,只要楚军有了松懈,联军就一定会找到破绽,一有机会,就可以随时从蔡国向楚国发起进攻。

    就这样,联军向蔡国发起了进攻。

    蔡穆侯哪里想到,这支在当时可以号称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军队,居然会对自己一个小小的蔡国发起进攻?

    这样的军队,谁敢抵抗?

    齐侯啊齐侯,你要讨伐蔡国,除了陈国、卫国、许国这几个国家外,其他随便拉一个来就可以讨伐我蔡国了,哪里需要这么多诸侯组成联军?

    蔡穆侯一直以为联军是讨伐楚国去的,自己还在烦恼一旦联军讨伐楚国,自己是不是要去帮助楚国。

    结果联军却是来讨伐蔡国的,此时再想去向楚国求援,根本来不及。

    没有选择的决定是最简单的,联军刚至都城蔡邑,尚未发起攻城,蔡穆侯就差人在城头举起白旗,大声叫着投降。

    在蔡穆侯的思维里,战争应该是这样打的:你来打我,我打不过你,那我就服输。我既然服输了,那你就得退兵。

    是的,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战争模式,也称贵族战争。

    贵族嘛,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持棒打人,那都有个贵族的风度样子。

    谁知齐桓公却是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城头上的蔡穆侯怒骂道:“投降?早干什么去了?如此侮辱寡人,一个投降就了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