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我那极为富有的表哥[民国]》


    第(1/3)页

    可是那家的人没有白天走,那五十辆车,是精明透顶的冯二爷,用的障眼法,到了晚上的时候,那家的人,连着那祯禧,一起从老宅出来,去了长沙。

    到达长沙以后,从长沙中转,那家人一路回北平,那祯禧继续求学。

    半年后,那祯禧弃理从文,转系文学院。

    南京沦陷后,日本人肆意中国,不少人考虑,下一步,日本人有可能轰炸长沙。

    国民政府“为使抗战中战区内优良师资不至无处效力,各校学生不至失学,并为非常时期训练各种人才以应国家需要”,“特选定适当地点,筹设临时大学若干所”。

    与学校联系,希望学校继续南迁,不至于留在长沙被日本人一锅端。

    以前是诺大的华北,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现如今是偌大的中国,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

    那祯禧同学一千余人,其中七百余人自愿参加服务军工工程,占到总人数一半。

    校长痛心疾首,不愿看学生们学业未成,便奔赴前线,因此特请陈将军来校做演讲。

    时值冬日,长沙湿冷,校舍不够,仅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宿舍楼仅够老师极其家属住宿。

    学生都是在旁边搭建的临时住宿,或者是借住到乡亲家里去,又或者是租房子的。

    但是由于大多在外求学,家中并不富裕,只好是学校出面,搭建的临时住宿。

    陈将军看到,不过是茅草屋,地上连个模板都没有,是草甸子,同学们挤着睡觉的地方。

    “愿资助贵校学生,每人一套军旅包,望刻苦努力,一心向上,早日学成,投身救国。”

    陈将军心疼学生们,这是民族的未来,现如今在风雨里面飘荡着,跟微弱的火星一样,需要保护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