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军国民主义 (第三更,求订阅)-《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2/3)页

    钱德山、方展博、孙幕礼他们闻言无不是一阵诧异。

    “不知主公所说的军国民主义指的是什么?”

    方展博问道。

    “尚武!”

    吐出这两个字后,朱先海说道。

    “汉人之驯良懦弱,冠绝他族,伈伈伣伣,俯首帖耳,呻吟于异族之下,奴颜隶面,恬不为耻。周之于西戎,汉之于匈奴,晋之于五胡,唐之于突厥,宋之于金、辽、蒙古,明之于今清,今之于英、于俄、于法、于美、于西洋诸国,二千余年以来,鲜不为异族所践踏。铁蹄遍中原,而中原为墟,羶风所及,如瓦之解,如冰之判,黄河以北之地,俨为蛮族一大游牧场。呜呼!今举国皆如嗜鸦片之学究,若罹癞病之老妇,而与犷悍无前之壮夫相斗,亦无怪其败矣!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以致国不成国,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尚武精神和具有军事知识的人民。如今大世之争,我南华意欲自立于南美,居今日大争之世,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万万同胞,则其真亡矣……”

    朱先海的这番话,基本上是套用了蔡锷《军国民篇》的文字,或许那篇文章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确实是一篇鼓吹尚武精神的雄文,虽说他不一定能倒背如流,但还是能拿出来一用的。

    不过即便是蔡锷文字发人深省,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1860年代的华夏人来说,他们是没有切肤之痛的,从鸦片战争打开国门,随后的几十年的割地也好,赔款也罢,从上至少除了少数人意识到危机之外,从皇帝到奴才,从奴才到奴隶,所思所想的无非就是维持满清的统治,至于中国如何……谁考虑过?

    那怕就是到了甲午战争,朝中的那些为君分忧的奴才们,无不在心里暗自庆幸——小日本这下为大清分忧了,此战之后,他李鸿章他羽翼尽除,不足为惧了!大好事啊!

    至于什么割地,什么赔款,只要大清国能好好的统治中国,割呗、赔呗,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们简直要拍手称快了,至于警惕,至于意识的危机,怎么可能呢?

    即便是有那么一些人,面对被日本人打败了的现实,意识到了危机,又如何?到了庚子年,让人家打进了京城,结果呢?

    量中国之物力与友邦之欢心!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天下的士人才感受到亡国亡种的危机,才在未来的十年中与满清决裂。

    眼下,指往这些人意识到生存危机……开玩笑呢!他们的天朝梦还没被打破呢!

    “教育是国家之基础,社会之精神。人种之强弱、世界风潮之变迁流动,皆决定于教育。……中国之教育,在摧残青年之才力,使之将来足备一奴隶之资格,以腐坏不堪之奴隶,战彼勇悍不羁之国民,乌见其不败耶,所以,南华欲推行军国民主义,就非得推行军国民教育不可,而军国民之教育,可分为国民社会军国民教育和学校义务教育两个阶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