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程颂被气得直哆嗦,大声道:“若在南京不能求知此事真相,我便去甘肃边墙之外查探,必将此事查个一清二楚!” 说完,程颂带着满腔激愤与热血离去。 罗旭张则坐下来继续喝酒吃肉,欣赏歌舞,以及听着周围一些人对他方才言论的认可,自我陶醉着··· 事实上,对大明报所报道甘肃卫戍军牺牲将士事迹质疑的,不止罗旭张一人,而是很有一小部分人。 其中一些人甚至大胆的向某些民间报社,甚至半官方报社,投递了针对此事的评议文章。 如今民间报社的编辑,也会在审稿时衡量文章的政治正确性。 新闻司管理天下报社,虽说并非禁止所有反对朝廷政治主张的文章,但若是文章政治问题太大,发表后造成的影响太过恶劣,该报社及相关编辑多半会被有司请去喝茶。 所以,看到这类针对大明报,甚至可以说针对朝廷和军队的文章,大部分编辑都会选择忽视掉,也即是当做没见过,不给刊登。 但是,却也少数编辑和报社选择赌一把,大胆的刊登这类文章。 刊登与官方报刊及主流观点相反的文章,肯定能让报刊销量骤增,甚至是一举火爆。 而所需要面对的危险,则是被有司请去喝茶,报社被勒令整改,严重的甚至会报社关门、涉事之人去吃牢饭。 只是如今宣传部新闻司成立时间也不算短了,众报社对新闻司于民间报刊的容忍度也有了些了解,所以还是愿意搏一搏的。 更何况,在昭武朝之前,大明很有一股官员以敢谏犯上邀名的风气。 某些民间报社及其编辑也承袭了这种风气,认为若能因此事一举成名,出了事也值得。 于是,在大明报对甘肃卫戍军牺牲将士进行相关报道的几日后,另一股舆论在少数民间报刊地引导下出现了,竟然引起了不少人的认同—— “朝廷该不会真的为了面子好看,故意说甘肃卫戍军将士都战死了吧?” “若是依三年之前朝廷的风气,确实有极大可能这么做,但如今么,不好说。” “我就说嘛,那种情况下,一百多个卫戍军又不是在一起,而是分别驻守十几个墩台,怎么可能全部战死,无一投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