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完大明报上对马六甲风土人情的介绍,唐大陶不禁萌生出一种立即去游览一番的冲动。 可惜他不能。 因为明年便是朝廷举办秋闱之年,他如今只是个秀才,想要再进一步成为举人,必须通过秋闱考试才行。 至于春闱,则被朝廷延迟一年,在昭武六年再开。 所以,他若是能够通过明年的秋闱考试成为举人,次年便能参加春闱,有得中进士的机会。 马六甲在南洋,从南京乘海船需两个多月方可至,再算上游玩的时间,他即便此时动身去马六甲,也只能在马六甲游历两三月而已。 可实际上,大明正式获得马六甲是在明年二月,再算上他回来还要温习书本,时间是绝对不够用的。 “铸万兄!” 一声惊喜的呼喊让唐大陶抬起了头,一看却是夏完淳。 才十八岁的夏完淳唇上已蓄起了小胡子,看起来比以前成熟不少。 见其领着一青年向这边走来,唐大陶当即起身拱手,笑着问:“存古,你不是在太平府经营铁厂吗?怎么有闲暇来这都城内的墨香楼?” 夏完淳走近了,先介绍身边人,“这位是我同乡好友,杜登春,字九高。这位就是我提过的唐大陶,字铸万。” 三人都是年轻人,深受新思想、新风气影响,相互介绍,行过基本礼仪后,便没多磨叽,坐下来畅聊。 夏完淳回答之前唐大陶的问题,“铁厂那边已经完全走上正轨了,日常庶务都由下面人去处理,我其实并不忙。 这不,得空就来南京看看家父,顺带买一些书籍、报刊。 如今铁路贯通太平府,修到了池州府铜陵,我坐火车来南京也方便,从当涂到南京,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唐大陶听了点头,道:“你这闲下来也好,正好温书应对明年的秋闱。我可是准备和你一起一雪前耻呢。” 夏完淳大笑道:“哈哈,我正是如此打算的。到时候名次落在我后面,铸万兄可不要哭哟。” 唐大陶也笑道:“名次落在伱后面无所谓,只要能中举就行。” 杜登春道:“我看铸万对秋闱仿佛成竹在胸,定是能高中的。” “承九高兄吉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