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同时,其一路还分派人员在澳洲北岸、东岸以及新几内亚岛南岸建立了据点。 ··· 虽然澳洲探索分舰队回到南京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朱媺娖却是在次日便让人将相关消息透露出去,又让《大明报》进行相关报道。 而在当晚,朱媺娖便和郝光明在床上,对着地图,给新几内亚岛、澳洲大陆改了名字。 “肯定不能叫澳大利亚,要不直接叫澳洲?”郝光明沉吟着提了个建议。 朱媺娖摇头,“你看资料,澳洲是由澳大利亚这个称呼衍变而来的,而澳大利亚则是源自英国人给这块大陆所取的早期名字‘澳大利斯地’(意为:南方大陆),咱们直接用澳洲像什么样子?” 又翻看了一会儿各种史料,朱媺娖忽然眼睛亮了。 她道:“你看,有些野史说我们神州在宋朝时可能就有人去过澳洲,并且将南洋这一大片岛屿东西及南部统称为‘大洋’。 后世澳洲大陆在大夏也被译为‘大洋洲’,不如就叫大洋洲好了。相公认为怎样?” 郝光明却对三个字不过敏,道:“不怎样。我们这边叫神州,东边新大陆叫美洲,然后还有欧洲、非洲,你这叫个大洋洲岂不是破坏了队形?还不如叫洋洲呢。” 朱媺娖道:“洋洲跟扬州重音了,而且大明有叫洋州的地方。另外,我们这时‘州’与‘洲’同,叫洋洲肯定不行的。” 两人继续查资料,发现元朝时便有一名叫汪大渊的航海达人去过澳洲。 另外,南宋陆秀夫之子在崖山海战之后,率领参与水师进了南洋,之后在爪哇群岛某处建立了“陆宋”(一说“复宋”,也有说是建立在吕宋岛深处)。 元朝为了彻底消灭南宋势力,还曾出兵南洋,后来还有部分元兵留在了南洋某岛屿。 证据最足,几乎可以捶实的便是郑和下西洋时曾派遣船只到达过后世的达尔文港。 因为那里发现了明朝时期的红木沉船,陆地上还有佛像等明显属于明朝的埋藏品被发掘出来。 郑和舰队中有个叫马欢的翻译官,就在其著作《瀛涯胜览》中记述过澳洲大陆,称之为“鹦鹉地”、“鹦哥地”。 后来《坤舆万国全图》、《坤舆图说》等明清地理著作也有提到“鹦哥地”的。 但取正式名字肯定不能叫“鹦哥地”。 看到这里,朱媺娖觉得不如取“鹦哥地”头字谐音,便道:“要不叫瀛洲?” 郝光明这时已经看开了,道:“可以呀——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有个知名点的名字,也可以促进移民积极性。” “可是都说瀛洲在东海,还有说就是日本的。”朱媺娖又纠结了。 郝光明笑道:“是,传说是在东海,可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因为方向错了嘛,瀛洲其实是在南洋之南。” “那就叫瀛洲,好听。”朱媺娖打定主意不变了。 接着,两人商量了下,又给新几内亚岛取名“炎州”,因为这里火山较多,多奇险之地。 至于后世的新西兰,南边岛屿取名凤州、北边岛屿取名凰州,合称凤凰岛。 澳洲最南边的大岛,即后世的塔斯马尼亚州,则被取名玄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