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遵命!” ··· 烈日下,三千明军在吐鲁番城外列阵,犹如一棵棵挺立的白杨树。 虽然天气很热,但将士们已然外穿布面甲,内穿纱绢里衣。倒是头盔换上了专为沙漠、戈壁地形行军所设计的斗笠,让将士们少受点日晒之苦。 即便如此,三千将士嘴唇大多都已干得起皱,纱绢里衣、布面甲也都汗透,增加了一些重量。 事实上,此时每个将士行军水壶中的饮用水都是满的,但在军令下达前,谁都没有偷喝一口,哪怕他们很渴。 站在军阵最前方的李来亨与军政员冯京第、营参谋王翊同样嘴唇发干。 并非他们多久没喝水,事实上,早上他们才和大军一起喝过水,只不过天气太过炎热,水分蒸发得快,便渴得快。 】 当然,对于选择走北丝绸之路的亲兵营来讲,饮水并非主要问题。这一路上虽然水源少,但并非找不到。 但军中携带的粮草等物资必须及时补充,使之时刻保持在安全量以上。 三千人每日所消耗粮草物资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在最近的一段路程中,唯有吐鲁番城可以让亲兵营获得充足补给。 也即是说,从吐鲁番城获得补给对亲兵营来讲是必须要达成的目标。 因为之前一路走来,从沙洲、哈密等城池获得补给都比较容易——毕竟他们是用钱购买,而非强行索取。 所以此时李来亨等人对于获得补给之事还是比较乐观的,即便天气酷热,三人却也在悠闲聊着吐鲁番城的历史。 主要是冯京第在说,王翊偶尔可以插两句嘴,李来亨就只有听得份儿了。 “据史记所载,汉初在此居住的乃是姑师人,并在吐鲁番盆地建立了姑师国。 汉武帝元封三年,将军赵破奴领军克楼兰、姑师,之后姑师才改名车师国,并臣属于大汉。 之后大汉与匈奴为争夺丝绸之路的控制权,反复争夺车师等地,经常驻军于此。直至西晋灭亡,神州朝廷才失去对此地的控制。 再到大唐,此地为高昌国,唐灭高昌等数十国,建立安西大都护府,此地又复为神州朝廷所有。 至于大唐之后,则又对此地失去控制。此地之国,只是先后臣属于辽、宋、西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