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砲船-《大汉在逃天子》
            
            
            
                
    第(1/3)页
    数月前,郿坞。
    此地始建于初平三年,董卓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坞于郿,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其中能住千人。
    初平三年,王允、士孙瑞、吕布等设计斩杀董卓,并派皇甫嵩率兵赴郿坞,灭掉董氏三族,运走坞中所藏金银珍宝等物。
    昔日董卓享乐之地,如今已经被改建成了兵工厂,又高又厚的围墙和相对封闭的环境,成为了阻挡旁人目光窥探的绝佳场所。
    “陛下,这是火药现在研制的进度...”
    刘弋深呼吸了一口气,观看起了眼前的演示。
    不,说是表演可能更恰当一些。
    “砰”的一声,竹竿状、上有铁箍的原始“火枪”尾部被点燃,烟雾四起,火药形成的巨大浓浓烟雾开始迅速扩散。
    随后,数十名甲士列队杀出,好似凭空出现。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是来给朕听个响看看烟雾的?”
    刘弋看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扶额苦笑。
    “陛下。”
    被扔过来负责此事的工部员外郎孟达忐忑地回道:“陛下所言,一硝二磺三木炭,确实是按这个制作出来的。”
    “所以,黑火药不应该是‘砰’的一声就爆炸了吗?”
    孟达解释道:“陛下所说的黑火药,便是这般,燃的很快,但炸的效果不好。”
    孟达又让人单独演示了一些,一小堆黑火药放在一起,确实能迅速燃烧,但爆炸范围极其有限,而且烟雾特别大。
    “那竹竿里这个?”
    “也是按陛下说的,黑火药密封起来,在尾部加火线点燃。”
    刘弋接过竹竿看了看,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在冶铁技术不过关的情况下,竹竿已经是最好的筒状物了,而且还加了几个铁箍用来增加强度。
    “那为什么不能放铁珠之类的?”
    “陛下所言极是,加了铁珠,近距离效果倒是还可以...”
    这种话刘弋听得多了,一般而言,出现的情况都是臣下觉得刘弋错了,又不好意思当面指出来。
    “近距离是多近?”
    “五步。”
    孟达大着胆子回应:“而且,黑火药装的少了,里面的东西喷不出去,装的多了,竹竿就容易炸。”
    刘弋吸了口气,这不是就原始霰弹枪?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还有容易炸膛、难以装填、枪杆复用率极低等等特点。
    所以说,基础的冶金工艺不过关,科技点点了也白点?
    “给朕看看黑火药。”
    刘弋看了一眼,黑火药是没问题,但是怎么都磨得跟面粉似的?
    “能不能弄成颗粒状,喷不出的原因可能是粉状烧的太快了。”
    “臣遵旨。”
    刘弋想了想,补充道:“还有,既然冶铁不行,那就用铜铸造圆管,不怕沉不怕大,先解决有无的问题,铜管总不会轻易炸了吧?”
    “陛下,用铜的话,一个管子,可就得消耗数万钱的铜...”
    “先试试,这个钱朕给你们。”
    第(1/3)页